感恩是快樂人生的必要條件,令我們凡事都可以看到美好的一面,內心充滿喜樂。不過「埋怨」似乎已成為不少新世代孩子的特徵,他們部分早就對父母和長輩的無限付出習以為常,變得自我中心,一味索取而不懂付出。家長希望給予子女最好之餘,也要為他們培養一顆感恩的心,讓快樂常伴孩子左右。

 「奉旨」心態是如何養成的?

今天的孩子往往集萬千寵愛在一身,從小受盡家人的百般遷就,只懂得顧及自己需要,很少體諒別人感受。部分家長為免卻麻煩亦寧願事事為子女代勞,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更遑論有感激之心,一旦要求遭到拒絕更會大發雷霆。例如孩子已習慣每天有專人接送下課,如果家長一次因事遲到了,便會抱怨父母害自己等待,而沒有體諒他們四處奔波的辛勞。加上現今社會物質富裕,孩子生活養尊處優,更覺得自己理應得到最佳待遇,經常將物品亂丟亂放,用舊了便要求換新,而家長總會有求必應,漸漸形成「奉旨」的心態。

不懂感恩問題多?

不懂感恩的孩子, 在成長路上容易碰壁。當家中的「小霸王」走進學校和社會,由於缺乏正確待人接物的態度,很容易與人產生磨擦,在群體生活中變得不受歡迎,造成自我形象低落;在生活中被服侍周到,以至不懂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難而培養獨立個性。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一般思想較狹隘,不能從多度看待事情,例如抱怨別人優勝的地方,而不會慶幸自己已經擁有的事物,因此常常覺得不滿足,生活中充滿各種負面情緒。

培養感恩的秘訣

培養感恩的第一步是家長以身作則,如果自己亦肆意使喚別人,甚至經常數算子女的不是,那麼孩子在潛移默化中也會變得頤指氣使。相反,如果家長平日以禮待人, 將道謝的說話常常掛在嘴邊,孩子自然會用同樣的心態去對待別人,凡事都懂得為對方着想。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與子女一起回想生活中的感恩點滴,例如每晚睡前記下值得高興的事,或不時寫感謝卡給身邊人,令感恩變成習慣。專家又提醒家長必須堅持一套管教方式,不要因一時心軟或逼於無奈而退讓;同時學會適時放手,讓子女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不要太快出手相助。畢竟跌倒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同時可以令孩子明白別人伸出援手並非必然。

至於在物質層面上,家長切記疼愛子女不等同物質縱容,也要衡量他們的真正需要,切勿讓他們誤解豪華花費等於有質素的生活。所謂「由奢入儉難」,與其給予最好的物質享受,不如教孩子珍惜和善用擁有的東西,心靈富足才是父母所能給予的最好禮物。

鳴謝:臨床心理督導鄭廷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