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悶是網絡新一代的特徵,可惜他們不斷上網,卻未能更加快樂。最近甚至有研究指出,社交網站及智能手機為青少年帶來困擾及煩惱,他們除了需要隨時候命回覆訊息,還要憂慮網上形象和貼文無法拿到「讚好」,他們其實是「一起孤獨」。
網絡少年「一起孤獨」
近年患上抑鬱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而不少更有「空心病」,覺得內心空虛,沒有生命意義。這個現象是否由數碼環境造成,存在爭議性,但肯定的是頻繁的網上溝通並未能幫得上忙。
心靈韌力對抗「空心病」
很多家長只擔心子女墮入網絡陷阱或者上網成癮,忽略了網絡新一代的情緒健康。在缺乏面對面溝通的冰冷數碼世界,家長需要培養孩子的內心自由和心靈韌力,教導他們欣賞大自然和文學藝術的美善,協助建立對家庭及朋友的愛心,從而引導他們追尋人生意義。提出「意義治療法」的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說,每個人的生命對自己均有獨特訴求,例如創作、遊歷或義助。只要意識到這些訴求,又明白有抉擇的自由,參透為何而活,用負責任的態度,運用自己的能力去達到目標,生命就有意義,空心病自然無從滋長。
文:李月蓮教授(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及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