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耀中幼教學院校董會成員Kathy Sylva教授及耀中幼教發展中心總監Nicky Weir女士。

「遊戲中學習」的好處近年廣受認同。在香港,幼兒教育先驅、耀中幼教學院校董會主席陳保琼博士早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引入以兒童為本、遊戲中學習的模式,改革香港的幼兒教育。作為亞洲首間專門提供幼兒教育培訓之高等教育院校,耀中幼教學院除了開辦包括幼兒學文憑、幼兒教育高級文憑及幼兒教育(榮譽)學士學位課程之外,更特別於香港仔田灣的全新校舍打造全港首個特別為零至八歲兒童、家長及照顧者而設的兒童探索空間——耀學園,讓兒童可以在富啟發性及有趣的環境中學習,發揮認知、人際關係、情感與體能上各種潛能,培養正面學習態度,進一步實行及推廣「遊戲中學習」的教學理念。

遊戲的重要性

最近,耀中幼教學院校董會成員暨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Kathy Sylva教授來港,筆者把握機會,訪問她有關「遊戲中學習」的心得。Sylva教授指出:「玩耍對所有哺乳類而言皆十分重要,除了人類,我們亦能從狗、馬甚至鳥兒身上觀察到玩耍行為。玩耍對兒童成長的影響不容忽視,兒童能通過玩樂去學習,並且令學習更有成效。因為正在遊戲的孩子,在整個過程中都是十分投入專注,並進入了一個最適合吸收知識的狀態。除了必須打醒十二分精神來隨時作出回應之外,孩子更會得到一種由他們自己主導及做決定的成就感,享受刺激的遊戲過程,亦讓他們從中得到許多樂趣。相較於在課室裏學習,孩子很多時都扮演觀察者的角色,單看老師的示範,他們未必感到有趣,注意力就較容易分散。根據我近年在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觀察孩子在不同形式下的學習情況,繼而分析何種學習形式最能夠幫助幼童有效地學習。第一種是兒童主導遊戲,任由孩子自由遊玩;第二種是成人引導遊戲,兒童與家長一同遊玩,讓兒童在成人引導下透過遊戲學習;第三種是指導,由家長或照顧者直接指導兒童。根據從十二間學校收集而來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幼童能均衡地利用以上三種形式學習,他們的學習表現比起那些單用一種形式學習的學童更為優秀突出。由此可見,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效,重點在於均衡,而讓孩子完全自由地遊戲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研究顯示,學前兒童(即三歲至六歲的兒童)學習表現較佳的學校,提供約三分之一的課程時間讓學童自由地嬉戲。與此同時,這些學校亦有平均分配課程時間予教授學生怎樣清潔牙齒及食物掉到地上就不應再吃等指令性質較重的學習內容。」

耀中幼教學院於香港仔田灣的全新校舍。

Sylva教授指出,我們從小教導孩子的有學術能力、情緒感知和人際社交技巧。有些知識不可能從遊戲中學到,例如孩子不可能憑空頓悟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而必須通過較傳統的教學方式去傳授。至於如何跟其他孩子相處、如何輕鬆面對新環境,甚至如何在角色扮演遊戲中說服其他小朋友讓你當醫生,而令他們甘心情願地扮演生病的寶寶等技巧,則可以通過遊戲去培養及訓練。除此之外,在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必須掌握的,包括解難能力、領導才能、自省能力、靈活變通、持久力及協作技巧等共通技能,皆能透過遊戲得以增強。

優質玩耍,探索空間

那麼,家長該如何配合?Sylva教授分享道:「玩耍是我們的本能。家長在兒童遊戲中可擔當兩種角色:一是觀察,確保孩子們安全而順利地進行遊戲;二是成為遊戲的參與者,時而給予引導,時而跟隨孩子的步伐。家長若想與孩子一同遊戲,方法多不勝數,其中亦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實行『優質玩耍』,讓學習與玩樂並駕齊驅。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都可以進行『優質玩耍』,例如請他們把衣服從乾衣機中取出,再把衣服摺好放進抽屜,這過程本身已是一個學習性遊戲;又例如,洗衣服時,父母可以邀請孩子因應顏色為衣服分類,除了可乘機向孩子解釋深色和淺色的衣物必須分開洗滌以避免深色染到淺色衣物上,這同時亦是一個能叫孩子非常投入的遊戲。孩子喜愛跟父母玩遊戲,亦喜歡得到父母的重視。就算是忙碌的、未必能夠分配到很多時間跟子女玩耍的家長,也可以嘗試在日常相處中,尋覓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去跟孩子玩耍,例如在等公車的時候猜猜下一輛到達公車的車牌是單數還是雙數等。」
作為「遊戲中學習」的倡導者,耀中幼教學院喜獲城中一慈善基金慷慨捐贈港幣四千萬元,成立耀學園,並將於以二零一九年六月啟用。這個集學術研究、職前與在職老師培訓以及社區參與於一身的幼兒設施,其獨特設計貫徹「遊戲中學習」的教學理念,讓小朋友寓學習於遊戲,從感官接觸與益智活動中獲取知識;老師與照顧者亦可從中學到遊戲中學習的教學技巧,為小朋友提供愉快的學習經驗。此外,耀中幼教學院的學生亦可透過與幼童相處,累積實習以外的寶貴經驗及研究機會,實踐課堂上的理論,為未來的教學打好基礎。而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設施將開放予公眾使用,令耀學園成為全港首個社區兒童探索空間。


耀學園建基於把學習擴展到課室以外的教育理念,設有室外及室內區域。

把學習擴展到課室以外

耀中幼教發展中心總監Nicky Weir女士表示:「耀學園建基於把學習擴展到課室以外的教育理念,這種教學模式早已在澳洲、新加坡、南韓、美國及英國等地實行,我們的教育團隊走訪這些國家,與當地的教育專才交流,希望為本地幼童、家長及社區引進這種成效好、樂趣多的教學模式。耀學園的成立,其中一個願景就是把本地的教育工作者聚合一起,增進彼此交流和合作,為本地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培訓,訓練幼教老師藉遊戲進行教學,用一些非傳統的教學形式,達到跟傳統課室學習相同的課程目標,甚至為學生提供未能在課室內擷取的其他寶貴學習體驗,為本地學童帶來新的可能性和學習機會。我們希望帶領成人走進孩子的遊戲,就算單單作為觀察者也好,跟孩子一起經歷學習及成長。」
耀學園設有室外及室內區域,室外的互動花園讓小朋友可從攀爬設施上看到與別不同的景色,亦可騎單車探索新境地、於沙池自由創造全新事物或充當小小考古學家、於探索區域戲水、上第一課的數學與科學課……設施除了訓練小朋友的體能,更讓他們體驗大自然中不同的質感和紋理。室內則設有多個主題區,讓小朋友盡情發展才能與興趣,包括中式帆船造型的互動設施、飾有竹棚的工地角落、用於角色扮演的專業工作間、地鐵造型的駕駛艙與車廂、讓孩子展現戲劇才能的小舞台,更設有樂器牆讓小朋友演奏樂章,在小空間內發揮無窮想像力。孩子如何能在耀學園中實行「遊戲中學習」?Weir女士舉例道:「以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學習活動為例,我們會為孩子佈置一個考古場景,讓他們扮演考古人員。在活動中,他們要分組收集繩子、沙鏟等用來發掘文物的工具,當中會學到數東西,例如一組有四位同學,那麼每組要收集多少套工具?然後,老師會提供畫筆和紙給這些『小小考古學家』,讓他們以文字及圖畫記錄考古結果。當他們發掘到數根骨頭,就要用尺量度骨頭的長度及寬度,從中學到怎樣閱讀尺上的標記,以及長、寬、高比例等數學概念。在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協作及溝通能力也在不斷增長。」

Weir女士表示,雖然現今家長及教育界人士對「遊戲中學習」的認同感已普遍增強,但要爭取足夠支持仍然是項挑戰,當務之急是要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的工作,以及相信他們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及其優勢。學院作為非牟利團體,非常榮幸獲得城中一個慈善基金支持成立耀學園,與此同時,仍需各界慷慨捐款,支持學院未來營運、加強老師培訓、學術研究、家長與社區教育等,進一步實現優質幼兒教育的理念。

《遊戲中學習——開啟優質幼兒教育的鑰匙》

Kathy Sylva教授、Nicky Weir女士及耀中幼教學院學務長裵素緣教授將於本年一月二十二日以《遊戲中學習——開啟優質幼兒教育的鑰匙》為題,在九龍塘耀中國際學校(中學部)演奏廳舉行研討會,與公眾分享遊戲中學習的方式及成效,歡迎幼兒教育者、老師、社工、非政府機構、家長及對幼教有興趣的人士出席。
(文:許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