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多少家長會反對孩子閱讀文學作品,因為閱讀有助建立語文能力, 繼而提升寫作技巧,加上語文是學校的核心科目,語文能力往往與整體的學業成績掛勾。然而, 除此以外,閱讀還有另一個層面:書本中蘊含的道理。高質素的兒童文學作品對孩子的啓發,意義比單單提高文字技巧更為深遠。作為家長,你對兒童文學的認識有多深?
甚麼是優秀兒童讀物?
不少專家都認為,小讀者是兒童文學的最佳評選者。不論一部作品結構如何完美、文字如何漂亮、意義如何偉大,假若不能吸引小朋友閱讀,恐怕也無法成為成功的兒童讀物。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高級講師黃潔貞博士解釋,兒童充滿好奇心、想像力豐富,歷險、刺激的內容,往往能夠抓住他們的心,好像近年大熱的《哈利波特》系列,最初並沒有甚麼聲勢,到了第二、三集卻愈來愈廣為人知,也是因為兒童覺得精采。不過,假若作品單以官能刺激為賣點,又未免流於表面,更優秀的兒童文學應有一定的深度,濃厚的人情味、提升心智的訊息以及刺激思考的元素,都是其中一些量度標準。
兒童文學中的人生寶庫
童話故事陪伴不少孩子成長。經典童話文學如《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和《一千零一夜》其實是人類文化、信仰和歷史的寫照,反映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人性光明面的信任,以及在落魄環境中對前景的信心,黃博士形容它們為「人類的重要遺產」。舉例說,小紅帽雖然遇上可怕的大灰狼,但也得到既機靈、又仁慈的獵人的幫助;年幼時受盡排擠的醜小鴨,最終發現自己是漂亮的天鵝;貧苦的阿里巴巴發現了四十大盜的寶藏,卻義不容辭地周濟貧困。這些故事讓兒童經歷人生的黑暗和光明,引導他們建立基本的人生觀,有助他們面對未來的困境。
童話故事對初小、中小的孩子吸引力最大,但隨着他們漸漸長大,便會開始在現實的文學中尋找共鳴,貼近他們生活的校園故事便是其中之一。除了本地的作品,英語能力較好的孩子的選擇更多,例如美國校園小說作家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作品探討的問題廣闊,在反映兒童生活的同時,亦批判成人教育的方式。至今,他的部分作品已被翻譯成中文。
黃博士建議家長與孩子同步閱讀,啓導他們感受文本的信息、思考故事角色的局限,藉以探討社會人際、甚至生存目的等平日難於解釋的大道理。她提醒家長不必急於要求孩子寫讀後感和背生字,愛閱讀並且愛思考的孩子不愁沒有寫作題材。
鳴謝: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高級講師黃潔貞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