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核心價值觀泛指生活上所信奉的信條和理念,用於判斷、直覺、選擇及取捨的一套原則,不知不覺間主導我們的思想、情緒、待人處事、行為模式,塑造我們的品格、習慣,甚至整個人生。幼年的價值觀會隨着成長經驗而改變,在指導下也可有所修正。父母和家人的言行、習慣、互動、價值觀及性情,對孩子的價值觀有着深遠的影響。隨着孩子成長,朋友、同學、老師及教練也會成為學習的對象,而父母則要靈巧地配合,調整親子關係,從管教變為交流,跟孩子分享成長路上的甜酸苦辣,一起學習,並適時作出引導。

父母宜先檢視其核心價值觀,留心自己的言行舉止,才能做好身教言傳,可參考教育局建議的十項價值觀:同理心、尊重他人、關愛、勤勞、堅毅、責任感、承擔精神、誠信、守法,以及國民身份認同。聖經提及的「信、望、愛」精神和聖靈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及節制,亦可作為培育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留心孩子,多溝通,引導孩子的機會自然便會出現。父母可嘗試有技巧地善用校園點滴、做功課、應試、參加比賽、課 外活動、閱讀、看劇、打機、上 網及各媒體帶來的正反經驗,從而灌輸合適的價值觀。

舉例,孩子跟母親協議在放學後先做好功課和温習,然後便有自由時間;父母完成工作後,便會跟他一起玩。孩子做得 到的時候,父母便要清楚地對孩子所展示的價值觀來表示欣賞和鼓勵;父母也要言行一致,守信用地跟孩子玩,以天倫之樂來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假若孩子沒做好功課,「扭計」要和父母玩,父母不要立即怪責,應先瞭解情況,安撫孩子的情緒,然後跟孩子分析行為的對錯,以相關的價值觀來講解,繼而作出合適的懲罰,加深孩子對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培育孩子的價值觀是一個漫長的任務,但並不艱巨,對父母也有「教學相長」之效。加油!

林永和醫生 │育有兩名兒女的開心爸爸,多年來致力推動以家庭為本的親子教育。擁有澳洲皇家全科醫學學院院士、香港家庭醫學學院院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社會科學碩士(婚姻及家庭治療)等學位,並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