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被廣泛使用於科技、醫療、金融、教育、家居以至各方各面的日常生活當中,最近更出現由演算法產生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及音樂製作等。不少人開始問:「長此下去,人類還有優勢嗎?人類遲早會被機器完全取代?」

我的答案是:那要看看人類有多努力維持以及增進我們的人性。

以智能醫療為例,醫療機器人的確可以協助醫生達到更精準的手術效果,而智能診療亦有機會成為減輕醫療系統負擔的其中一個元素,但作為病人,我們需要的難道就只是藥到病除嗎?你向朋友推薦你心目中的好醫生時,除了醫術精湛之外,是否還有願意細心聆聽及瞭解病人、耐心向病人及家屬解釋病情、因應實際需要而制定治療方案、關顧到病人及家屬的情緒及壓力從而提供支援等優點?以上種種軟實力,並非人工智能能夠取代。又例如樂齡科技,的確可以為長者帶來無限方便,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可是我們同時明白,一個更先進、更安全、更舒適的居住環境,並不等於一個家。當樂齡科技可以幫助長者居家安老,用「遠程健康監測」系統記錄健康數據,又有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提示他們水溫過熱、爐具未關等,老人家最開懷的一刻,一定是有關心他們的人上門,買東西給他們吃,陪他們談談笑笑吧?

科技發展猶如脫韁野馬,卻同時是個契機,讓人類反思人性,重新珍視及擁抱我們生而為人的特質和優勢,摒棄機器也能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的機動性行為,從根本開始切切實實「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