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每天運用演算法推送訊息給用戶,它們選擇那些符合用戶興趣及高互動率的資訊送往用戶的帳號,設法令用戶覺得資訊有吸引力,觀看更多貼文和廣告,逗留在平台上的時間更長,甚至在平台上購物。最近英國的死因庭裁定十四歲的女孩子莫莉是受社交媒體內容的影響而輕生。她生前在社交媒體上的交往並不愉快,罹患抑鬱症,看了一些自殺內容及Instagram負面圖片後,社交媒體的演算法不斷推送更多相關內容給莫莉,結果造成悲劇,她的父親要求各方關注事件。
年青人每天上社交網站,但他們往往並不留意演算法怎樣運作。社交媒體收集他們大量的私人數據,分析他們的喜好及觀點,然後推送度身訂造的內容,結果令他們困在迴音室內,不斷接收類似的內容。假若那些內容是負面訊息,有機會受到很大傷害。故此,家長及老師需要警剔他們,演算法的影響力很大,可以左右情緒和慾望。
以色列一位學者指出,演算法基於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比我們更認識自己。在很多方面可以操控大家。在人工智能時代,家長有需要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培養的重點是輔導孩子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想從生活中得到甚麼。
科技並不邪惡,如果我們的孩子很清楚自己想要甚麼,科技可以幫助他們取得所需。但如果他們不明確知道自己的需要,那麼科技太容易為他們塑造目標,並控制他們的生活。舉例來說,演算法經常推薦很多YouTube短片、網上遊戲、網絡連結和商品,假如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資訊目標,就會跟隨推薦觀看訊息和購物,結果是他們為網站服務,增加流量及收入,而不是讓網站服務他們。只有鍛鍊好自主能力,年青人才能在數碼世界做自己的主人。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現為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涵蓋傳媒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身兼香港傳媒教育協會副主席,多年來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
圖片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