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stime_m_27283374

近年來,社會上充斥着不要讓小朋友「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在子女幼年階段便為他們籌謀似乎已成了香港父母的天職。除了千方百計為孩子撲名校學位,近年更不時聽到有家長為子女同時報讀兩家幼稚園。家長的心態往往是希望子女學習較多知識,亦有家長刻意報讀兩家強項不同的幼稚園,例如上午入讀以英語教學著名的幼稚園,下午則上着重普通話培訓的幼稚園。可是,我們忽略了如此嚴格和密集的學前教育,不但令子女失去永不復返的愉快童年,甚至令他們長大後討厭學習,成為家長和子女終生無法彌補的遺憾。

學前教育的重點

幼稚園屬學前教育,顧名思義,是在三至五歲的幼童正式上學前教導他們基礎生活知識。基本上,四歲前的幼童並不應該學習寫字,學前教育的側重點應為引起幼童的學習興趣,及教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基礎識字及算術等知識,而非有系統的書寫和數學訓練。因此,我們不應該要求幼童熟記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英文拼法,反而應着重教導他們「一星期」的概念,例如星期二是緊隨星期一後的一天。同樣道理,我們不須要求幼童熟記乘數表,只須令他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簡單的算術,並覺得數學是有趣的。

揠苗助長 違背教育意義

太密集和艱深的學前教育無異於過早灌輸幼童一套成人的學習系統,不但令年紀小小的幼童無所適從,更會令他們討厭家課和學習,漸漸失去探索世界和未知事物的興趣。另外,現在不少幼稚園都以藝術訓練和創意培訓為賣點,這同樣是違背幼兒教育的大原則——幼童乃一張未被塗鴉的白紙,他們對外界有敏銳的觸覺,更擁有無窮的創意。為幼童提供有系統的藝術訓練,及刻意培訓他們在音樂、繪畫上的創意只會為他們增添框架。

家長和幼稚園該做的,是和他們輕鬆地唱遊、隨意按按琴鍵、把白紙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隨意塗鴉,或帶他們郊遊遠足,親近花鳥蟲魚,幼童自行探索後所發揮的創造力往往令我們驚訝。

應以幼童的需要作主導

在學前階段為幼童報讀兩間幼稚園不但是多此一舉,更嚴重影響他們的心智成長。只有幾歲的幼童每天要記着上不同幼稚園要帶不同的課本,又不敢告訴老師其實自己今天已在另一所幼稚園上課,這難免為幼童帶來罪疚感,使他們承受着如此年紀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更會影響親子關係,這些將是家長和幼童終生無法修補的傷痕。

求學是一個人的終生事業,學前教育應以幼童的興趣和意願主導,培養他們對學習和探索未知事物的濃厚興趣,他們將來才能成為終生求學不倦的人。若家長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幼童身上,或盲目跟從社會的期望對年幼子女進行特訓,最後只會形成雙輸局面。

鳴謝:資深臨床心理學家劉余寶堃太平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