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二月份,香港心理衛生會發表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抑鬱困擾指數達至「臨床組別」上升至新高(11.1%),較三年前升幅逾三成,令人關注。事實上,有需要人士較願意先尋求身邊朋友及家人協助,因此,我們每一位都需要學習精神健康知識及尋求協助的資訊。然而,如何令身邊有需要人士及我們自己成為關注及積極推廣精神健康的一份子?

過去兩年,筆者和一些合作伙伴在學校及社區為青少年、照顧者及有特殊學習需要孩子的家長提供精神健康教顧(educare)課程,透過互動式工作坊、同行實踐練習,及共創社區平台,培訓參與者成為精神健康練習生或大使,既了解自身的情緒需要及學習處理壓力,更能在家庭、學校或社區推廣精神健康,並共同建立一個優勢為本及去污名化的精神健康平台。這些項目都建基於正向心理學2.0強調的生命蛻變 (life transformation),與及參與者、過來人與專業人士的聯盟(alliance)。

察覺生命蛻變有助提升我們對個人精神健康的關注,因此邀請過來人分享自身經歷是極重要的一環。他們被診斷有情緒病的經歷,如何在心態上轉變,與精神情緒病共存,在充滿挑戰的復元過程中學懂同理及關懷自己,發掘及發揮自己的優點長處,抱緊希望積極而活,甚至將個人苦難化成為別人祝福。

過來人當中,包括照顧兩位學習障礙孩子且患有抑鬱症的媽媽、患思覺失調及自閉症並曾被欺凌的青年人、有燥鬱症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等。計劃的參與者及專業人士亦被鼓勵分享及寫下個人的故事,其中一位是正面對治療癌症及照顧專注力不足孩子雙重壓力的家長。這些生命蛻變的故事,彼此鼓勵,並成為推廣精神健康又真又活的教材。

建立參與者、過來人與專業人士平行式聯盟,讓三者一起提供及分享支持精神健康的有效資源及尋求協助資訊,專業人士即識別資源真確性及為實踐提供指引,共同建立一個宣揚精神健康的平台。再進深一步,專業人士及過來人設計及提供參與者一些情緒急救、基本輔導及設計思維培訓,讓精神健康練習生或大使可以參與支援熱線、設計和執行社區推廣活動。透過此平行式聯盟,讓我們明白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揚精神健康的重要資源。

面對本港嚴峻的精神心理健康挑戰,就讓我們發揮蛻變聯盟的力量! 

【寫滿愛.愛滿瀉 — 幸福精神運動】文章分享 │ 撰文 :陳自強教授 東華學院人文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