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這位第十屆「司徒華獎」新晉教師獎得主,是來自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黃彥智老師。第四年任教的黃Sir,走在男子中學「神高神大」的學生群中,儼然一位大哥哥的模樣,卻是這群正值青春期躁動、需要關心、指導、陪伴及瞭解的男生的「定海神針」。

在大學修讀運動科學的黃彥智老師,最初以教學助理身份加盟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下稱「伍少梅中學」),陪伴升讀中一的同學參加暑期適應班。從小學生升格為中學生,還要到一家完全陌生的學校上課,熟習新環境及認識新朋友,對很多青少年來說都是一件需要時間去適應的事,黃Sir就肩負起陪伴他們適應轉變及融入新環境的工作。當時的經驗對初出茅廬的小夥子來說是一種衝擊,他分享道:「我是讀體育出身的,念大學時有教小朋友打球,畢業後到伍少梅中學做教學助理,經驗大有不同。以前我會覺得上學排隊及守規矩等是很正常的事,但初來這裏時,發現要求學生服從命令原來有難度。那是一段迷惘的時期,唯有請教同事、觀察前輩的做法,更重要是開始從學生的角度去想:為甚麼他們的想法跟我的不同?為甚麼他們不服從?漸漸我發現背後有很多原因,包括基層學生家庭支援不足,自信亦不足,慢慢形成外界標籤的Band 3學生。基層學生的背景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困難,如果純粹用成績把他們歸類,會把他們逐漸打沉,形成惡性循環。服務於教育界的,不少都明白『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而這裏就是實踐這理念的最佳地方。」

黃Sir認為這個年紀的男生特別需要關心和關注,只要讓他們知道有人真的關心,他們漸漸就會願意傾訴。

跟學生打球踢毽建立關係
學生的服從性,跟他們被標籤有關?黃Sir表示:「我覺得年青人的態度很多時會受到自信心影響。在我未懂得與他們相處時,對他們提出要求時都是用一種較傳統的形式,例如『你要站在這裏』、『你不可以這樣那樣』等,之後我嘗試用第二套方法,與他們親近及建立關係,用一種能瞭解他們更多的方式相處,他們便漸漸能夠做到我的要求,當中可能是有點迂迴曲折,但只要花一點時間和耐性,學生們最終都能做到。」而教育,不就是這樣一回事嗎?


「教育除了教之外,培育和陪伴也很重要。我有時候也會跟學生說,在男校,除了能建立兄弟情之外,與老師的關係也不一定疏離。我自己念中學時,下課後我們放學,老師就放工,大家的關係就像點到即止。但是在這裏,尤其是第一年做教學助理,我會有很多時間去陪伴學生,每個小息、每個午飯時段,我都會跟學生打球,男生與男生之間很多時都是以運動去連繫關係。一來我是讀體育出身,選擇以這種形式去連結是順理成章;二來在球場上很容易建立信任,讓他們相信你,同時培養自信心。有時候我會說:『打得不錯!精神這麼好,一會兒上課不要睡覺了。』又或輕輕提點一下:『剛才打球打得很精神,怎麼現在又打瞌睡?』學生就會嘗試證明給你看他們是做得到的。」黃Sir現在任教通識和體育,在疫情之前,每個小息都在跟學生打籃球、打乒乓球、踢足球或踢毽。「男校生看到師兄在玩,他們在旁邊也會想『跟隊』,或是很想贏老師,慢慢就可以建立關係。」


「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
基層學生要面對的挑戰不足為外人道!部分同學是新移民,除了要適應新學校及中學生活之外,還要同時適應香港這個地方;有些父母可能不在香港,與家人分隔中港兩地,在初中階段缺乏家庭支援,較容易會染上壞習慣;有些是父母離異,於單親家庭中成長;有些父母要外出工作至深夜,孩子放學回家只對着四面牆。「學校讓學生放學後自願留在學校打球,比起在外面流連好,起碼我會看着你成長,知道你結交哪些朋友,面對甚麼困難。有些同學留校留到很晚,到六時許叫他們走,他們都還想留在學校。很明顯地,如果你放棄這些學生,就等於整個世界都放棄他們。有部分學生是我由中一開始認識,我跟他們說:『你們第一年做中學生,我第一年做老師,我與你們一起成長!』眼看他們現在已經升讀中四,逐漸成熟,亦開始有自己的目標去奮鬥,令我很欣慰,深感有幸陪伴他們渡過艱難的青春期和初中階段。路是難行,但我不想這麼容易放棄一群年輕人,他們有很漫長的未來,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黃sir堅持留在伍少梅中學陪伴弱勢學生成長的原因:「我需要一群在我鼓勵他們之餘,他們亦能鼓勵我的學生,是他們告訴我,沒有甚麼是不可能!」

作為一位出色的老師,黃Sir為甚麼不選擇到其他學校任教,堅持留在伍少梅中學,陪伴弱勢學生成長?「這裏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擁有無限可能與潛能,其實不是他們需要我,而是我需要他們——我需要一群在我鼓勵他們之餘,他們亦能鼓勵我的學生,是他們告訴我,沒有甚麼是不可能!剛剛有兩位我教過的學生,在香港霹靂舞代表隊選拔賽奪得全港冠軍,下一步就是代表香港出戰在巴黎舉行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再加上之前亦有同學於咖啡拉花比賽勇奪冠軍,很多事情都告訴我,如果以DSE成績作為標準,這班男生並沒有很成功,但在發揮其他潛力上,他們絕對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我希望繼續陪伴他們,去打造屬於他們的那片天空。」


做學生的依靠
很多人認為青春期男生很難敞開心扉讓外人進入,黃Sir同意這個年紀的男生特別需要關心和關注,而只要我們願意關
心,他們就會接受。「有些學生平日很內向、少說話,甚至有特殊學習需要,當我經過他們身邊時,會拍拍他們的肩膀,問候一下,他們會給予反應。大部分學生都是這樣,只要讓他們知道有人真的關心,他們漸漸就會願意傾訴。你要成為他們的依靠,做他們的『樹窿』,讓他們抒發情緒——心事藏在心裏太久,情緒會失控會爆發,是有必要說出來。有時候我會聽,也會讓班主任聽聽,因為一班學生很多,班主任可能較為熟悉某些學生的背景,這樣能進一步幫到學生。」

放大優點 正向教育
正所謂「家校合作」,黃Sir跟家長的溝通又是怎樣的?「我跟家長談成績表時,會先講學生最好的方面,例如這一科他全級考第二,這一科差一點點便達八十分……先放大他的優點,說正面的說話,對學生以至家長都是很大的鼓勵,然後才指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放大學生表現優異的科目這點很重要,因為這可能正是他們日後發掘出興趣的那片天空。用這個方法去溝通,很快可以見到學生在第二個學期明顯地積極了,亦明白到家長日並非『唱衰』學生的一個會議,而是由校方把學生平日的學習成果告之家長。甚至有學生會提醒我:『我參加了很多校隊,要記緊跟媽媽說!』他們會想突出自己優秀的一面,心態上亦會隨之而改變,這亦是現今管教子女的模式,對孩子太過嚴厲,反而會適得其反。」

早前在農曆新年假期時,校長、黃Sir及另外兩位老師和學生相約一同上蚺蛇尖觀賞日出。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提名黃彥智老師勇奪第十屆「司徒華獎」新晉教師獎,是欣賞他時刻關心學生,竭盡所能照顧及陪伴學生成長,幫助學生把隱藏的潛能和優勢釋放出來,表現卓越。事實上,伍少梅中學上至校長,下至老師,皆秉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初心,在校內校外皆扶持學生。早前在農曆新年假期時,校長、黃Sir及另外兩位老師就和學生相約一同上蚺蛇尖觀賞日出,晚上十一時在西貢出發,本來預期要走四至五個小時的路程,大約三小時就完成了,大家在山頂等待黎明及日出,樂也融融。除此之外, 學校亦會經常安排服務學習,例如上山拾膠樽等,通過身教,啟導年青人成為叫社會、叫師長、叫家人、叫自己驕傲的一員。~許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