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及新冠疫情,打造了一個新文化現象──零接觸,它的涵意是「無人化」。人工智能及數碼科技令自動化越來越普遍,造就了「無人店」的出現,而新冠疫情促進了它的發展,人們覺得減少與人接觸可提升安全感。香港已經有無人書店,而無人書店早已在日本、中國內地及台灣紮根。自從二零一六年亞馬遜集團革命性地推出首間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後,各類無人店便在世界各地陸續登場。去年香港一項市場調查更顯示,百分之四十七的香港消費者歡迎無人店。估計在後疫症時代,更多的租賃及零售服務會採用這種經營模式,而很多客戶服務中心會以聊天機械人代勞。無人店潮流不僅揭示自動化科技顛覆了傳統零售商店的交易型態,還反映了人們一種「不與人接觸也很方便」的心態。新冠疫情進一步令大眾覺得面對面見面和溝通不是必要的,尤其是愛上網的年青一代。
家長們有沒有發覺孩子們不愛通電話?我的學生及年輕朋友既不會隨便打電話給別人,又不喜歡接聽電話,他們說未知會對方而打電話去打擾別人是不禮貌的,他們愛用手機短訊聯絡。年青一代渴望掌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不是要零接觸,但目標是選擇性接觸,即看見短訊可以不回覆、稍後回覆或簡單回覆,但親朋打電話來就被迫立刻交談,他們覺得被侵犯了私人時間和與人接觸的選擇權。面對零接觸文化的擴散,家長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和子女溝通和維持良好關係,在尊重他們「選擇性接觸」權利的同時,想一想怎樣能善巧地製造一些具質素的面對面交談和歡聚的機會。面對面接觸可促進人與人之間深厚的親密關係。在冰冷的零接觸社會文化蔓延時,家長有需要設法為家庭添一點人文氣息和溫暖。
李月蓮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榮休教授,曾任職多間傳媒機構,研究領域涵蓋傳媒和資訊素養教育、數碼世代和新聞網站。多年來參與教師培訓和主持家長講座,積極推動本港傳媒教育,曾出任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督導委員會委員多年。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