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六年,當香港尚未流行Playgroup這個概念,馬雪宜(Michelle)已經在香港兒童音樂劇團教授親子戲劇班。她一手一腳編制整個親子課程的大綱,融入實用的幼兒教育理念,綜合唱歌、跳舞和演戲等藝術元素,創作出一個音樂綜合課程,專門教導兩到三歲的幼兒。她認為戲劇對幼兒的成長及發展非常有幫助:「幼兒應該着重身體發展,例如平衝力和空間感知,假如幼兒時沒有學習,這部分的能力可能會永遠缺失。」
香港幼兒戲劇教育的推手
話劇在小時候的Michelle心目中,就是化妝化到兩頰紅彤彤,說話像朗誦一般,即使沒有真正接觸過,卻令她感到很抗拒。直至中學時,學校舉辦了由演藝學院的畢業生教授的免費戲劇班,內容除了戲劇學習,還有聲線和形體訓練,跟她認知的截然不同,令她開始感到興趣並報讀。想不到一個戲劇課程令她猶如脫胎換骨一般,亦燃起了她對戲劇藝術的熱忱,即使中四、中五學業忙碌,亦從未放低過這項興趣。父母知道女兒醉心戲劇,中學畢業後很支持她報讀演藝學院,畢業後亦一直從事相關工作。Michelle自中學暑假已經開始教授兒童戲劇。「中學時我一直有跟隨新域劇團、沙田話劇團、中英劇團及香港話劇團等專業劇團學戲,對戲劇有基本認識,因此暑假別人去快餐店打工,我就選擇去教小朋友戲劇興趣班。我喜歡跟小朋友相處,不過一直都是教中、小學生為主,未試過教小學以下的幼兒。我在香港兒童音樂劇團任教期間,劇團希望我開親子戲劇班,要教兩、三歲的幼兒,更要和家長一起上課,我起初覺得很害怕和緊張。」當時坊間並沒有這種戲劇親子班,Michelle要自己編寫整個課程的內容,於是她去圖書館借了很多講解嬰幼兒發展的書籍,再思考如何將這些育兒技巧連繫到戲劇課程。「唱歌和跳舞小朋友普遍都喜歡,可以從中學習身體的律動,更可幫助牙牙學語時期的孩子發展語言技巧,而戲劇就是貫穿這些技巧的媒介。」Michelle覺得課程設計的成果很有趣,家長亦很支持。她從二零零六年起為香港兒童音樂劇團任教親子班,直至現在,是本地幼兒戲劇教育的翹楚,現職香港兒童才藝學院的戲劇總監,春風化雨的步伐從未停止。
幼兒學習戲劇有助發展多元智能
Michelle認為戲劇對幼兒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到的不只戲劇上的演繹,對幼兒來說更是開啟各種身體智能的寶貴鑰匙。「唱歌可以訓練聲線和語言發展,甚至簡單如大聲叫喊,亦有助幼兒宣洩情緒;跳舞可以學到身體協調和空間智慧,而演戲則可培養同理心。」Michelle更指出唱歌除了可以訓練聲線和語言,更重要是令孩子明白講說話「傳意」的重要性。例如一句台詞有十個字,小朋友即使每個字都能說得清楚,但是否真正明白背後的意思?「近幾年因為疫情,孩子們少跟人溝通,這一點可能較難掌握,傳意就是一種溝通能力。」幼兒語言發展如果未夠發達,即使未能講台詞,都可透過模擬聲音,例如小狗叫,學習聲線的運用,怎樣叫才不會傷到聲帶。Michelle更指出其實大聲叫喊可以幫助幼兒宣洩情緒:「幼兒都有很多情緒需要排遣,大人卻往往忽略了。例如孩子需要動動聲帶,活動一下腦部,在街上突然大叫,大人不明白這些動靜背後的原因,自然會加以阻止,但在我的課室裏,孩子喜歡怎樣叫都可以。」
小朋友郁動得少,身體的柔韌度會減低,肢體活動能力會變得魯鈍。Michelle會叫孩子自己創作一個動作並立刻做出來,當小朋友嘗試模仿其他人的動作時,便有機會用到一些他們平常不會用到的身體部分,令身體有新發現、新嘗試。Michelle亦解釋訓練跳舞技巧不是為了要做舞者,而是希望孩子能夠掌握一些終身受用的技巧。「我有個練習,要他們在課室周圍行,不能碰到任何東西,這是一個空間智慧的訓練。跳舞除了可以訓練肢體,更是對空間的感知,假如幼兒沒有學習和發展平衡力和空間感知,這部分的能力可能會永遠缺失,到長大便會體現出來,例如脊柱側彎就是其中一種體現。」最後就是演戲。Michelle認為演戲除了是故事上的演繹,更重要是它包含了對不同人的理解。代入故事,瞭解別人的感受,可以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簡單如龜兔賽跑的故事,都可以讓孩子嘗試代入角色感受。例如烏龜被白兔取笑時,他會有甚麼感覺呢?這些道德意識要用軟性手法去灌輸,我不會直接說出甚麼是對或錯,而是希望他們真正代入角色,感受故事,令他們更容易明白原來被人取笑是會很不開心的。」Michelle認為戲劇教育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讓孩子慢慢進入故事,沉浸在戲劇的環境及角色感受之中,這種親身體會會令他們銘記一輩子。
戲劇對害羞內向的孩子更有幫助
有些家長對兒童戲劇班存在着誤解,以為要孩子有表演慾,甚至有唱歌和演戲的天分才要學,其實戲劇對害羞內向的孩子更有幫助。「本身已經擅於表演的尖子,我們當然有手到拿來的方法訓練他們更上一層樓,但對沒有自信的小朋友而言,戲劇教育的意義更大。」Michelle曾經教過一位小女孩:「她來上堂時一直默不作聲單獨坐在一角,直至有一次終於聽到她說話,我讚她聲線很好聽,鼓勵她多說話,她當時沒有表達出任何情緒,也許連開心的感受都藏起來。沒人想到大約半年後,她成為了話劇中的主角,我心裏感動到想哭。」
Michelle不諱言來學戲的孩子之中,不乏對演戲完全沒有興趣的一群。「他們討厭唱歌、跳舞甚至做戲,經常叫我不要點名叫他們出來表演,這些學生其實有機會成為幕後。例如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的編劇和導演陳恩碩(Tom),就是從小演員做到今天的主創。」Michelle指做戲劇演員其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接觸到不同的幕後崗位,假如孩子感興趣,相信會自己靜靜觀察學習,引發將來進修的動機。
戲劇技巧有助育兒
Michelle的兒子今年五歲,她一直以開放式教育教養兒子,在家中遵從蒙特梭利教學法,讀書他們推崇的是華德福的大自然教學。Michelle認為三歲前的小朋友很需要接觸大自然,而且需要龐大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身體,學習身體操作比學寫字更重要。即使現時回到主流學校學習,她仍然對小朋友太早學寫字感到抗拒,「我有跟老師說明我的想法,老師亦很瞭解。兒子自己有興趣寫就寫,我不會強迫也不會擦他的功課。」在戲劇世界和工作生涯中學到的技巧,Michelle認為有不少都對育兒很有幫助。她曾經到英國參加過一項校園教育戲劇計劃,完成戲劇創作後,需要到不同學校巡迴演出。她從中學到正向語言對孩子的重要性,亦學到不少談判技巧,有助跟孩子溝通。「你知道家長有時面對工作壓力都會無意間說話過火,事後要怎樣修補親子關係?我會跟孩子討論和分析彼此的問題。我在演藝學院學過如何分析一個故事或角色,正如故事中的壞人做壞事背後都會有原因,我會從這些角度入手跟孩子討論。」Michelle亦有運用戲劇手法訓練兒子的語言發展。「因為兒子喜歡扮演警察,現在我經常跟他玩警察遊戲,我在我的床上設立一個報案中心,讓我一邊休息一邊跟他玩。他會用枕頭扮成電腦,學會運用道具及想像力,代入自己成為警察,我們一同想像和創作案件的時、地、人,思考案件的性質,再考慮如何調動警力應對。每次他都要向報案中心覆述案情,這是語言能力的訓練。」
感謝孩子令父母成為更好的人
教養孩子,Michelle最重視溝通和愛心。「我相信沒有父母不愛錫子女,只是認知上有不足,不知道自己的教養方式遏制了孩子的發展。假如父母有心去瞭解孩子的發展,必然會自發去找資料學習,一切從愛心出發。很慶幸我丈夫很配合我的教學方針,他願意每天長途跋涉載孩子去元朗華德福上課,亦花很多時間照顧兒子,父母之間的合作很重要。」Michelle很感恩孩子的出生,成為了她人生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推動她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隨着孩子出生我會吃得更有營養,更注重身體健康,早睡早起。」她很認同孩子是父母一面鏡的說法,憶起跟兒子相處的一個片段,她印象非常深刻:「那時孩子大約三歲,他倚住廚櫃跟身在廚房的我說:『媽媽,我覺得你真的很煩!』我當下呆住了,即時感到很傷心,為何他的表達可以如此強烈又清晰?事後我反省自己到底做了甚麼令他有這樣負面的感覺,我猜是因為我太緊張一些衛生上的細節,但他並不覺得那些是必須的。這種反思很重要,家長是否能代入孩子的世界?是否只會用成人的角度套用到孩子的世界來思考?從前我會跟我的學生學習,現在我會向我的孩子學習。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反映到家長是個怎樣的人,我很感謝我的孩子令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Michelle於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中飾演女主角Jessica的媽媽,演戲上不算多產的她表示很開心能夠接到這個角色:「我跟Tom認識十多年了,他曾經是我的學生。他邀請我看試演時,我的孩子剛滿一歲,我是新手媽媽,演出對我來說很感動,但當時的感覺不算強烈。二零二零年我的兒子滿三歲時,Tom邀請我飾演Jessica媽媽一角,我立即答應了。我比以前更能體會做媽媽的心態,演出令我有很多思考,到兒子長大後我都要提醒自己要懂得放手。」作為演員,Michelle亦有感長壽劇對演員的創作幫助十分大。香港以往的舞台劇演出節奏急促,快來快去,長壽劇卻能讓演員放慢步伐,慢慢去創作和塑造自己的角色,中間能有消化和沉澱的時間,非常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