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然放棄大學教授的高薪厚職,每日五點起床,花兩個半小時從火炭長途跋涉入大澳,教別人眼中最曳的一班Band 3學生,一路堅持了十三年之久,到底是甚麼驅使一個人這樣做?「係愛呀!」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校長惲福龍如是說。
Band 3學生個個叻
今年六十三歲的惲福龍,曾於香港城市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大學等大專院校任教超過二十年,主要教授社會學及人文科學,自二零零九年起成為佛教筏可紀念中學(下稱「筏可」)的校長。「起初我是用大學兩年的學術休假來這裏做校長,難得太太不介意我減薪,想不到從兩年的目標,轉眼做了十三年,無辦法,走唔甩。」筏可一直堅持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學生好壞都照單全收,不為衝成績或升格而篩走在社會大眾眼中行為偏差的學生。惲校長最大的目標是教好一群不被社會看好、甚至是最曳的學生。「我為甚麼願意來這裏當校長?我想告訴全港學生,不必爭取贏在起跑線,最重要是甚麼時候發力,只要孩子願意發力讀書,一、兩年內一定有成績。」
位於大澳的筏可,地處偏遠,是一所Band 3的直資中學,惲校長形容:「好人好者基本上不會來這裏讀書。」校內非華語學生佔六成,包括菲律賓、巴基斯坦及尼泊爾等十多個國籍,曾經連俄羅斯都有。學生多為大嶼山居民,來自梅窩、貝澳及水口等,最多學生住在東涌的逸東邨,他們多半來自基層家庭,當中包括不少綜援戶。筏可有二百六十名學生,中一至中六每級三班,學校卻聘任了多達三十多位老師,師生比例差不多一比七至八,堪稱全港中學最低師生比率。惲校長直言在這裏教書的老師特別辛苦,因為問題學生比例高,但他來了十三年一直堅持有教無類的目標:「這些學生大多不能考出好成績,不能上大學,但我想至少讓他們做返個人,不要在家躺平。」
當人人以為Band 3學生極其量只能捱到中六畢業,筏可的學生卻證明了自己只是不夠乖,但絕非不夠叻。他們有八年拿到民政事務局每年僅得二十四個名額的「多元卓越獎學金」,有六年獲得南華早報的「年度學生獎」獎學金;去年DSE更有九名筏可學生成功考入大學,包括考入首屈一指的港大土木程、中大建築系及理工大學測量系,成績之優秀在本地Band 3學校並不常見。學生得獎,個個歸功惲校長,但他跟學生說:「拿到獎的是你們,不是我,我只是相信你們叻。」惲校長指很多人不相信Band 3學生都可以叻:「一般人認為這些學生來自破碎家庭和綜援戶,有犯事的、有坐監的,怎會叻?我們就是相信他們每個人都叻,結果他們證明了自己。這是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
一日爸爸一世爸爸
惲校長自豪地表示:「我的學生個個叫我做老豆。」這位非一般的校長爸爸在校內有足足八成「民望」:「我在這裏的角色很有着數,做甚麼都成功,因為學生知道我疼愛他們。我從不罵我的學生,從來不跟學生對抗,也不會侮辱他們。但我不會跟他們做朋友,我的身分很清晰是校長,我很疼愛他們,所有學生都知道。」他的校長室面積特別大,因為他希望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來這裏找他。「外面的學生讀了六年書都未試過入校長室見校長,這裏的學生個個跟我攬頭攬頸。」這份父愛非但不止息於校園內,更延伸到畢業生,甚至在囚學生身上。「我經常去探監,某次有個筏可畢業生的家長打給我,說他兒子放假開車回大澳玩,途中因為開到一罐沒有汽的汽水,他十分勞氣,欲把汽水罐丟出窗外之際,一不小心扭軚撞上電燈柱,導致整個大澳停電,結果因破壞公物被罰款十萬。他繳不出罰款,鋌而走險去販毒,結果失手被捕。我去監獄探望他,他問我為甚麼來,我問他:『你叫我甚麼?』他答『老豆。』我說既然是父子,關係就不會斷,我當然來看你,聽後他哭了。」惲校長認為在筏可當校長最大的成就,並非提升學生的大學入學率,而是讓這些缺乏愛的學生知道世界上除了父母,還有人疼愛和重視他們,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希望我們的做法能感動社會大眾,讓孩子們得到更多關愛與重視。」
另一個令惲校長跟學生打成一片的原因,是同理心。「我有一位學生,曾經在副校長面前用粗話罵我是『X樣』,我讓她來見我,跟她道歉說不好意思,校長面目可憎令你難受,說畢我讓她出去,她問我為甚麼不罰她,我說憎校長並沒有犯校規,不過說粗話的確不太好,下次別讓副校長聽到便好了。臨走前我請她吃糖,問她有沒有甚麼方法讓她沒那麼討厭我,她問我為甚麼要知道,我說:『因為你是我女兒呀,我當然希望你錫爸爸。』之後她每朝見到我都有說早晨,直至中六畢業。這個女孩未必是憎我,可能只是討厭我校長的名銜,或許她小時候被其他校長罰過,我只是代罪羔羊。我很尊重她當時的感覺,或許她前一晚跟男朋友吵得很兇,又或者家裏昨晚『六國大封相』,令她很憤怒,背後很多原因我們不瞭解,所以我從來不會罰學生。」
身體力行培養學生行者精神
惲校長在任十三年,一手在筏可創立「筏可行者」及「筏可騎士團」,親自帶領學生連續十三年參加毅行者,並於二零一九年率領「筏可騎士團」踩單車上北京,花上三十一天,長征二千八百公里路破風前行,開創學界先河。惲校長直言行山和踩單車不過是個噱頭,建立學生們的自信,鍛鍊意志力才是真正目標。「其實我很討厭行山。我本身是個大學教授,享受在家中聽音樂、看書,喜歡靜態活動,但來筏可教書,我必須要找些活動跟學生一起做。」十三年前剛上任的他,一直苦惱要跟學生做甚麼活動最好,他試過全校師生一起每天串英文生字,卻發現學生轉眼便忘記,他想到唯有肌肉記憶不會輕易被忘記,於是開始了跟學生行山,由每天步行一公里開始,已經做到「今天的我贏到昨天的我」。「當時有人提到最難的運動挑戰就是毅行者,所以我自到任第二年起便參加毅行者。第一年跟副校長和兩位老師一齊參加,挑戰在四十八小時內走一百公里路,
結果用了四十七小時又四十三分鐘才完成,走到腳都破了,老師哭着叫我退出,我不肯。我以為自己行一、兩年便算,結果現在年年都行。」
私底下不愛運動、怕出汗的他,坦言為了學生行到周身傷,更犧牲了自己讀書的時間來完成所訂立的步行目標。「其實我行山行得很慢,跟學生踩單車上北京時要不停中途休息,只能慢慢踩。試過踩到差不多中暑,學生苦勸我搭的士返酒店,我堅持把路程踩完,讓他們在酒店足足等了我四個小時,我才龜速到步,但不論幾艱難我從來不說放棄。我不介意學生看到我窩囊的一面,就是希望他們感受到,即使我這個完全不擅長任何運動的校長,都能完成這些挑戰。學生比我叻,還有甚麼事情做不到呢?我們的成功不是因為我們本事,而是我們肯堅持。」
感恩成為神的器皿
惲校長每年都會為學生訂立一個目標,今年的新口號是GROW,四個字母分別代表Gratitude感恩、Respect尊重、Optimism樂觀和Willpower意志力。他認為感恩尤其重要,他亦是出於對神的感恩,所以來到筏可當校長。「很多人讚我叻,我否認,不是我要刻意裝謙虛,而是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得到很多人幫助。我並非一個很成功的校長,我只是很勤力。」篤信基督教的他,自覺是神的器皿,為感恩神賜予他一對又懂事又聰明的子女,他自覺有責任回
饋社會,去幫助其他學生。「我疼學生跟我的子女沒兩樣,教學方式亦相同,我從沒要求他們出人頭地搵大錢,做一個有用的人便可。現在我的子女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律師,我是校長,兒子說我們一家很不錯,不是因為工作令我們衣食無憂,而是他認為這三個行業都能夠幫到人,貢獻社會,我很感恩他有這樣的想法,希望我的學生都一樣。」
惲福龍可能是全港家訪做得最多的校長。「我出去家訪沒有不成功的,因為我一出手,威力是老師的十倍。」曾經有個學生三年不上學,只留在家打機,社工去探訪吃閉門羹,老師去家訪他逃跑。結果他親自出馬,學生不敢不開門。「入屋見他整個人不修邊幅,大量即食麵的碗疊高到天花板。家訪到第三次,他終於願意走出家門跟我出街吃碗麵,但仍然不上學。我半年間不斷去做家訪,直至某天他忽然回校上課,我問他為甚麼,他說其實我來家訪了幾次之後,他已經想返學,只是沒有下台階。我沒有多說話,他返學遲到我由得他,不罵也不罰,最後他竟然成為其中一個跟我行毅行者的學生,這些個案才是我教學生涯中最有滿足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