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孩子小時候明明最怕父母的責罵,然而隨着他們踏入青春期,竟然漸漸變得越來越不聽教,甚至變得頑固反叛,令人氣結傷神之餘,做父母的甚至會感到束手無策。面對孩子成長新階段的新挑戰,家長應該採取怎樣的教養方針和態度,才能跨過這道難關?

Source: Pinterest

#1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

家長首先可以嘗試理解,子女之所以顯得叛逆,其實是與青春期的身心轉變有關。除了生理發育及荷爾蒙變化外,青少年隨着年紀漸長,不論是社會、學校甚至朋輩,對他們的期望都與兒童時代大不相同。在這個階段,子女開始着重自我形象,甚至與他人比較,負面情緒亦因此尤其頻繁,例如擔憂、自卑及煩躁等。他們一方面開始渴求獨立自主,但另一方面由於歷練不足,完全獨立行事又會感到不安,於是某程度上仍然希望依賴他人。心理學家艾瑞克森以「風暴期」來形容青少年這階段變幻莫測而敏感焦躁的情緒起伏。如果對青少年予以責罵,很容易便會被他們理解成否定自我,刺激他們為了維護自尊而作出反駁,繼而拒絕接受父母的責備,反叛的表現亦因此而來。

#2 做好被子女出言頂撞的心理準備

由於青春期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做父母的要預料子女偶爾出言頂撞也是無可避免。雖然當下的確會令人感到難過及氣憤,不過家長亦無須過度介懷,始終子女不過是一時意氣用事,說到底還是關愛和重視父母,只是青春期身心變化才會導致較偏激的行為。

Source: Pinterest

#3 學會「靜觀覺察」

發生衝突時,家長縱使對充耳不聞的子女勃然大怒,亦只怕徒勞傷神,不妨嘗試以「靜觀覺察」的方式,把注意力投放在自己的身體反應,例如呼吸上,逐漸從盛怒的情緒中冷靜下來,再運用比責罵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教導子女。家長與子女亦應該在平日多花時間相處和溝通,透過共同經歷累積正能量,萬一發生衝突亦可以回想這些快樂片段,化解一時戾氣。

#4 與孩子訂立界限

要讓青春期子女接納自己的教導,家長首先應該肯定子女的需要、對他們的感受表示理解,例如子女夜歸,家長可以先表示明白子女希望與朋友相處更久;然後家長可以表達自己的擔憂,例如子女的安全、健康和學業等;最後雙方可以共同商討可行的選擇方案,一起制定協議,並說明子女違反 協議的話要承擔甚麼後果。家長亦需要留意自己的態度,謹記「後果」不等同「責罰」,前者由家長與子女平等商議協定,後者則包含家長權威,套用在青少年身上只會有反效果。

#5 讓子女承擔後果

另一個方法是讓子女承擔後果,例如因為一時懶散在學業上滑鐵盧,或者頻常遲到遭到朋輩討厭。這些碰釘經驗令子女有機會嘗試挫折,親自從錯誤中學習,是非常寶貴的成長經歷。此時家長切忌挖苦子女或者向他們潑冷水,應該關心他們的感受,並詢問他們有何打算,指引子女尋覓解決問題的方向。青少年在生活各方面都面臨重大變化,假如家長在教導方針上亦可作出適當的變通,青春期也可以是彼此人生路上難能可貴的一章。

鳴謝:香港青少年服務處註冊社工林桂琴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