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對小朋友還是大人來說,所有東西的「第一次」總有着特別的意義,為人父母當然希望親眼見證寶貝子女成長路上的所有里程碑,可是最神奇的,莫過於看着孩子由咿咿呀呀的牙牙語變成口齒伶俐的精靈小孩。趁着留家抗疫期間,家長可以花更多時間,提升孩子的說話能力。那麼幼兒學說話的時候,有甚麼地方要注意呢?

#1 多與孩子說話

幼童在一歲左右踏進理解語言的階段,開始模仿大人說話,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為六歲前。雖然孩子剛開始只能說出單字片語,但是父母亦要和孩子多說話以增加雙向的語言刺激,亦要按孩子的成長和能力循序漸進。與孩子說話時,可以放慢速度及強調重點,讓他們印象更深刻。

Source: Pinterest

#2 避免過多使用疊字或模仿「BB話」

很多家長喜歡用疊字與孩子說話,例如「吃飯飯」、「睡覺覺」,有時候家長聽到孩子說「BB話」也喜歡逗他們,模仿他們的「BB話」,專家指家長應該避免經常用疊字或模仿「BB話」,相反家長說話時應該發音清晰準確,孩子發音錯誤時也應立即糾正,盡早讓他們知道正確的詞彙及發音。

#3 製造更多說話的機會

有些父母為盡快滿足孩子的需要,往往在孩子未開聲又或只說出單字時便心領神會,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其實這樣會令他們的語言發展變得緩慢。家長可鼓勵孩子以完整句子表達意思,或者多提問,製造讓孩子說話的機會和需要。平日也可以利用遊戲或有趣題材,增加孩子說話的興趣。

Source: Pinterest

#4 尋求專家協助

倘若發現孩子有語言障礙的情況出現,應盡早接受適當治療。專家指語言障礙成因不同,治療方法亦有所不同。咬字不清楚或口肌活動能力較弱的小朋友會接受口肌訓練,言語治療師亦會引導小朋友正確的發音方法。治療師會在遊戲中運用臨床技巧,提高兒童的學習動機,也會透過家人的參與及配合,讓兒童更容易地把訓練中所學的社交技巧應用至日常生活中。

鳴謝:庭恩兒童中心言語治療師盧愛茵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