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曾經先是女兒,再成為母親。也總得等到成為人母,才明白箇中辛酸。「妳們總是想叫我做甚麼就叫我做甚麼,有沒有想過我也會累?」
先後看了《破地獄》及《女兒的女兒》兩部談及「親情」與「生死」的好片。當中衛詩雅飾演的文玥,親自為許冠文飾演的中風爸爸Hello文洗頭,並問:「爸,你係咪覺得我好丟你架?」另一邊廂,由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獨個兒坐在便利店,吃着亡女生前親手做的一塊曲奇,邊吃邊憶起女兒生前點滴而啜泣。這兩幕,讓我的心隨着主角隱隱作痛,淚也不禁往面上爬呀爬!
俗語說,無仇不成父女/母女!前世因,今世果,也不知是誰欠誰?像我與我媽均個性倔強,有時嘴上碎碎念嘮叨幾句,有時破口大罵哭哭鬧鬧,然後冷戰一段時間後,又會緊緊抱在一起!這就是剛獲第61屆金像獎最佳劇本獎、侯孝賢及張艾嘉監製、張艾嘉及林嘉欣主演的《女兒的女兒》,探討的那種瘋狂與叛逆、既親密又陌生的母女關係。「我跟我媽之間就是最好不要碰面,一碰面只會吵架而已。」劉奕兒飾演的女兒范祖兒甫開場說。
在死亡及生命的十字路口
電影講述剛退休的金艾霞禍不單行,不但要照顧患失智症的母親,還要面對在車禍中身亡的同性戀女兒遺下的肧胎。在決定燒毁/捐贈胚胎,還是找代母把女兒的女兒生下來前,在「死亡」及「生命」的十字路口上,卻又重遇另一個曾被她遺棄的女兒Emma(林嘉欣飾),“You broke my heart”幻想中的Emma輕輕的、一次又一次地對她說。
張艾嘉坦言,她花了71年,才能演好這個角色。她精準詮釋為人母親的矛盾與苦澀:「妳們總是想叫我做甚麼就叫我做甚麼,有沒有想過我也會累?」這不禁讓我想起無論是《觀音山》中的常月琴、《相愛相親》的岳慧英,還是《燈火闌珊》的江美香,這位「台灣教母」總能以爐火純青的演技,道出作為母親/女兒的各種痛。也許因為,在成為母親之前,她也是別人的女兒;在擔心孩子任性之前,她也曾經是個任性非常的孩子。
成為母親之前,我們都是女兒
張艾嘉一歲喪父,由母親魏淑娟撫養成人。張媽媽在台灣是位出了名的美人和社交名媛,經歷過戰亂、逃離、家庭失散,難得還能輕描淡寫的活下去。猶記得兩年前,第三度奪下金馬影后的張艾嘉,就在台上硬咽把獎獻給母親,「我的母親95歲了,年輕時有演員的夢,當時不允許,把這份工作留給了我。」她早年甚至把與母親的生活日常,記錄在《輕描淡寫》的處女作裏。
母親或者女兒,從來都不是容易演的角色,但我們都曾經先是女兒,再成為母親。也總得等到成為人母,才明白箇中辛酸,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女兒的身份,及與母親的羈絆。「我想我大概不是一個很好的母親,范祖兒永遠都是要跟我作對。或許我自己也不是一個很好的女兒,我年輕的時候也是常常跟我的母親作對。」
也許,當覺得孩子難以溝通時,先問身為母親也是女兒的妳當年怎麼想?正如張艾嘉透過金艾霞,回望生命中的重要階段,同時也回望自己。「在這個故事裏,你或許會看到你的母親,你母親的母親,或是有相同處境的你自己。」說不清是悲是痛,是愛是悟是債,是親情 —— 張艾嘉在新書《女兒》寫道。
鄧明儀 │ 資深傳媒人兼親子KOL,活躍於各大平台的親子欄目,成為人母後尤其喜歡分享湊仔的幸福和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