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年人把孩子怕某個人等同聽話,即是說孩子不怕媽媽,即等於不聽她的話,以為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不怕自己。由此邏輯便不斷想方法令孩子怕,以便能夠管教孩子。這些方法很多時是兇惡、大聲或恐嚇丟走他們心愛的東西,甚至使用武力等。我卻認為想孩子怕的父母,只可在年紀小的時候作短暫鎮壓之用,對管教的用處不大,且有很多後遺症,影響深遠。通常孩子怕的那位父母,總是見面較少,他的影響力只限於孩子在他面前循規蹈矩,孩子可較易避開接觸。假如這位父母整天在家,孩子的恐懼時間太長,會容易產生焦慮,或習慣了便不再害怕。管教失效父母便會再惡一些,這循環繼續下去,直到孩子十一、二歲,父母再也無法令孩子驚,便不能去鎮
壓他,同時也沒有方法去管教孩子了。
我時常強調管教的目的是培養子女自制能力,而不是立即停止錯誤行為。例如,有個四年級的孩子時常打媽媽,媽媽試過罵及講道理都不奏效。從前打他是收效的,現在他會搶籐條兼用手打媽媽。我勸媽媽停止所有體罰之餘,每次他動手便扣五分鐘電子產品時間,如是者堅決執行,不出一星期他便減了一半動手的次數。媽媽形容,孩子想打她的時候,她並非喝停他,只平靜提他不可以打媽媽,他便打空氣,這過程便是練習自制能力,讓孩子記得打人的後果,而辛苦的忍住手。自制能力多練習是能夠內化及提高的,至將來他想罵老師時,會先想後果而忍住。為加強記憶及效用,我會叫媽媽多讚賞他︰「你剛才很生氣,我知道你忍着不動手;因為剛才你未有動手,手機時間才沒有被扣掉。」我想孩子記住,忍不是懦弱,動手是不智的,並經驗到自制的結果是開心的!後果因應年紀會不大相同,但家長們不用去想一些令孩子怕的事情,只要扣減一些他喜歡的娛樂便可。
周婉芬博士 │ 樂苗坊總監、註冊心理學家、遊戲治療師及香港大學社工系輔導碩士課程榮譽副教授
圖片來源:x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