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社會印象普遍覺得全職照顧孩子可使母子關係更緊密,不過家長與子女建立情感的關鍵其實在於相處時間的「質」,而非「量」。當然,這並不代表家長無須投放時間在孩子身上,而是相比每天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看顧孩子,更重要的反而是家長能否適當地正面回應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1. 瞭解子女的性情,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

由孩子四個月開始,他們的情感需要越來越關鍵,因此家長可以把握工餘時間與孩子互動及遊玩,避免把工作帶回家中,專心營造優質的親子相處時光;到了孩子年紀稍長,可以每天抽空傾聽孩子分享當天發生的趣事。另外,孩子的個性各異,有些孩子或會喜歡聆聽多於說話,也有些孩子偏好在自己的空間內靜靜玩耍,家長應該首先瞭解孩子性情,再滿足其需要。成年人的正面回應不但可以為孩子產生安全感,建立彼此的情感連繫,這份安心感覺更可以幫助孩子日後發展社交能力。

2. 與孩子的其他照料者統一教養方針

若有交託他人照顧孩子的習慣,必須與照料者保持良好和清晰的溝通。有些在職母親之所以覺得孩子交託別人照料後變得難以管教,是因為她們事前未有與照料者統一教養方針。與其發現孩子養成壞習慣之後再跟照料者檢討,甚至鬧不快,不如一開始就溝通清楚,以免苦心經營的紀律或品德培育變得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在職母親亦應與家人開心見誠表達內心所想,畢竟凡事坦言總比暗自抱怨甚至產生誤解要好得多。

3. 先照顧好自己的情感需要,才能為子女付出更多

最後,母親們亦要好好聆聽自己內心的真正意願,如果在職母親明明渴望留在家中親自照料孩子,又或者全職母親其實不願放棄事業,這些違背自己心意的決定對於母親自己及其家庭也未必是好事。為人母親是一份終生工作,大家不妨每周為自己預留最少一小時的「假期」,保持社交圈子往來,令生活不僅是繃緊地充斥着家庭及事業的職責。不論在職還是全職,每位母親都在其家庭扮演着無可取代的角色,根本無須與他人比較,以為自己付出不夠而自責,只需要時刻記得盡己所能滿足家人需要,便是孩子最好的母親了。

鳴謝︰心理治療師張貝芝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