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隱專員公署上月發出《Sharenting家長「放閃」須知》單張,提醒家長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子女日常生活時要注意的事項。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指出:「『放閃』看似無殺傷力,但過度在網絡上分享子女生活點滴,可能會為他們的將來帶來長遠影響,甚至影響他們日後的升學或就業前景。」

甚麼是Sharenting?

社交媒體一個接一個崛起,憑藉不同的分享及互動體驗,加上強大的社交網絡連結,並以「按讚」和「心情回應」等給予用戶反饋,吸引到不同年齡層的人士用來記錄和分享自己日常生活。Sharenting正是一個隨着社交媒體興起,用來形容父母在網上過度分享孩子親密生活的新術語。歐洲有研究顯示,每個孩子在十三歲前,其照片已在網上被分享超過一千三百遍;多達百分之九十一父母在孩子五歲前已經將他們的照片分享上網。現在只要在TikTok上輸入「#MumTok」,便可以找到海量家長分享孩子生活的短片。

法國是首個有意就禁止過度Sharenting立法的國家,其原意是希望懲罰那些當孩子是「搖錢樹」的KOL父母,當地家庭法官指最嚴重的懲罰是剝奪這些父母分享孩子肖像的權力。為甚麼歐洲國家如此關注Sharenting的問題?因為當地有不少研究和評論均指出Sharenting可導致嚴重私隱風險,包括被不法分子盜用身分、侵犯孩子私隱,甚至為他們帶來歧視或欺凌等網絡社交問題。數碼足跡一旦烙下便難以磨滅,假如父母所分享的內容令子女感到尷尬或難堪,可能會為他們帶來負面的心理影響,令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家長分享應遵守「四應」及「四不」

不少父母可能正深陷「放閃」及為「讚」而活的社交漩渦之中,不能自拔。私隱專員公署的《Sharenting家長「放閃」須知》單張就列出「四應」及「四不」,提醒家長在網上分享時應注意的事項。「四應」包括要留意分享細節有無涉及子女的個人資料、分享前需先徵求子女同意、複查個人私隱設定,及三思而後行,想清楚帖文會否成為子女日後的人生污點。「四不」
包括不要忽視子女的私隱、不要為「讚」而活、不要過度分享,及不要在未獲得其他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張貼他們小朋友的相片。

《Sharenthood: Why We Should Think before We Talk about Our Kids Online》一書的作者Leah Plunkett認為:「在網上談論孩子之前,父母應該三思,因為所有孩子都應該擁有一個私人空間來玩耍、惡作劇,甚至犯一些錯誤,從中促進他們成長得更好。空間是指一系列個人探索的自由,不論當下或將來,他們都毋需受到他人不必要的注視。」父母在分享時如能持守應有的界線,與子女多溝通並尊重他們的意願,可從中培養出孩子的數碼公民素養,讓他們將來在網絡世界持守相同的界線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