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老師公務繁多,尤其語文老師在批改作文時因需要精細批改而耗時甚長,學生亦錯過了改正和向老師反饋的黃金時間。有見及此,人工智能中文批改工具「巫筆」應運而生,目前已在全港近百間中小學試用,並於短短三個月內成功批改超過三千篇學生作文,不僅有效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亦能看見學生在寫作上的進步,大獲師生好評。

「巫筆」的開發團隊。

「巫筆」的開發與技術

「巫筆」由鄭樂之領導的團隊開發,鄭樂之先生因讀寫障礙,令他讀書時期面對寫作遇到不少困難,投身社會後成為軟件工程師,望運用他的專業以及發展成熟的AI幫助學生改善寫作技巧。「巫筆」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旨在透過電腦理解和模仿人類語言,從而實現高效、精確的作文批改。它的核心技術為大型語言模型(LLM),其應用CHATGPT-4技術,具備範文製作、作文批改和實用文試題製作等功能,可以減輕老師製作教案或教材時的負擔之餘,亦能夠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寫作示範和指導,實現從單向輸入到互動建構的轉變。

摘自發佈會簡報,「巫筆」可以就學生需要寫作的主題生成建議和範文。

「巫筆」能參與學生寫作過程 引導並作出建議

中文大學高級講師梁德華博士指,寫作歷程最關鍵的是「計劃、轉譯、回顧以及監控」四個過程,而「巫筆」能夠在這四個過程中以不同方式幫助學生構思、寫作以及修正。當學生在計劃寫作的方向和意念時,可以與模型進行對話或提出疑問,藉此有效豐富文章內容。

在轉譯方面,「巫筆」能幫助語言能力較低的學生流暢地表達想法,協助他們將內心意念組織成連貫的文句和文章。老師可以為學生抽取仿寫的段落,學生將他的想法或寫作方向輸入「巫筆」,AI便能幫助學生仿寫,學生再從中選取最合適的句子進行改寫,使其更符合文章的意境。

個人化的糾正有效改善傳統寫作教學的不足

在回顧及監控方面,GPT-4技術可協助學生自我檢討,改進寫作能力。因人工智能即時回饋的特點,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即時修正寫作的內容,更能為課堂增添討論和分析的素材。譬如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巫筆」改寫朱自清的《背影》,學生透過思考和討論分析AI的生成結果好壞,再選出最合適的素材進行構想和修訂,完成完整的改寫作品。這種針對性、個人化的糾正反饋,即時性和互動性的改錯,為中學中文課程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改善現存的寫作教學面對即時性、針對性和互動性不足的問題。

師生試用「巫筆」成效顯著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的中文科吳嘉恩老師在中四及中五班別試用「巫筆」協助他們的寫作課,以考評局的Level 2及5的範文為例,讓「巫筆」進行批改分析,就AI分析的結果,師生再作討論。吳老師指出,由於AI未能完全掌握中文修辭上的常用技巧,會誤將省略掉的主語當成錯誤,反而改寫成冗句,而她的學生能夠指出「巫筆」的修改並不恰當,足見他們具備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並非盲目接收AI生成的內容和結果,這個過程亦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摘錄自發佈會簡報,老師展示學生的作文進步。

OCR技術將學生作文電子化 方便存檔與追蹤

「巫筆」具備教材生成和自動作文批閱報告的功能,教師可以利用它製作參考範文,亦能透過OCR技術將學生作文轉換成電子檔,方便存檔和追蹤學生學習進度;學生則能在提交作文後即時獲得一份詳細的作文批閱報告,包括內容總評、引導問題、焦點改寫示例和練習等。曾璧山(崇蘭)中學的中文科朱鑑銓老師指出由於「巫筆」的批改報告會詳細地指出學生作文不完善的地方,並提出具體的建議,對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更有學生指因為不忿被AI「指責」,反而更認真地修改作文。數個月下來,除了見到學生能夠書寫更多的文章內容外,亦能見出他們嘗試運用更多的寫作手法,像是設問、對比,幫助延展內容,效果相當顯著。

「巫筆」的出現沒有取代教師的工作,反而大大縮短了教師在修改作文所耗費的時間,令他們有更多時間為學生提供個人化的教學,促進師生間的交流,也能投放更多資源在品德教育和文化培養上。